笔趣阁 - 经典小说 - 曾照彩云归(古言,1v1)在线阅读 - 第八章

第八章

    

第八章



    这一年的冬天似乎格外漫长。翻了年,过了立春,却依旧没有破冬的意思,汴京城仍旧白茫茫的一片,还需燃着暖炉。

    自打那次从观音庙回来,傅般若便足不出户,安安稳稳地过了个年,再未见到冯恪。这人着实是个疯子,以他们两个如今的身份和关系也敢对她动手动脚,留在她身上的印子足足一周才消下去,害得她都不敢叫阿蘅服侍她沐浴,她可实在是怕了他了。

    她躲了一整个年关,到了韩凌波出嫁那日,她无论如何都得出去一趟。

    韩凌波的出阁日就定在正月十六。那天还是个雪天,雪粒子簌簌扑在琉璃瓦上,韩府檐下挂的合欢铃早冻成了冰雕。

    傅般若踩着青砖缝里的残雪往西厢房去,手里捧着的描金妆匣险些被风吹开锁扣——里头装着一枚翡翠跳脱,与韩凌波及笄时她送的翡翠挑心是一对,如今正好添作嫁妆。

    "这般冰天雪地,偏要赶着上元节后成婚。"傅般若替新嫁娘抿正口脂时,铜镜里映出韩凌波含羞带怯的眼,"你爹爹倒是会挑日子,正赶上御史台那帮老古丁休沐。"

    “你说什么呢——”崔眉嗔怪地望了她一眼,“这可是近三个月最佳的良辰吉日,宜婚嫁,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。”

    傅般若笑道:“这是哪家道士给算的?倒不如让我杨家表兄给算一卦。”

    崔眉为韩凌波插钗的手一抖,险些前功尽弃:“你个促狭鬼!若让杨郎君知道,你把他的算学就当作这装神弄鬼的把戏,可不得把他气死!”

    几个人都笑起来,连一旁请来添妆的贵妇人,也忍不住面露微笑。

    傅般若看着喜娘给韩凌波一层又一层地上妆,忍不住有些晃神。她现在仍旧记得自己当初出嫁时那种欢欣雀跃的感觉,只可惜那时候她还不知道等待着自己的会是什么。

    婚姻之于女子,真是一场意外。你无法知道结果是好是坏。

    “般娘……”韩凌波忽地拉住傅般若的手,神色有些恍惚:“我好紧张……”

    ”莫要紧张。”傅般若也回握住她的手,安慰道:“你不早就想要离开了吗?”

    “是呀。”崔眉也坐下来,替她抿了抿两鬓,“你与文郎君的婚事来之不易,有何紧张的呢?”

    韩凌波的身世与崔昭类似,生母早逝,父亲又续娶了年轻貌美的娇妻。

    继母是她生母薛氏的隔房堂妹,嫁入府中之时,韩凌波已有三岁,早已知晓生母与继母的区别。继母因此便觉得她是个养不熟的孩子,加上第二年便生了一对龙凤胎,便索性将她远远地放到一旁,虽不至于为难她,但也从未关照过她。

    到了适婚的年龄,继母却忽然打起了算盘。

    韩相公当年与文相公的这桩儿女婚事,也只是口头约定,并未确定到底是哪个女儿。本来按照长幼有序,应该是韩凌波,但她继母见文相公步步高升,文郎君又俊秀聪颖,便撺掇着韩相公将人选定为了自己的女儿。

    但谁知道后来,韩相公官越做越大,文相公却不升反降,继母的心便被养大了,渐渐瞧不上文家的家世,转而打起了娘家的主意。

    薛氏是大族,继母出身旁支,一直心心念念的想将女儿二娘嫁回嫡系嫡支,最好能做宗妇。如今韩相公身居高位,她自觉两家也算得上门当户对了,便想试上一试。

    那时的韩凌波有个青梅竹马的表兄,是她舅舅的长子,二人年龄相仿,又彼此有意,只待她及笄后,便可谈婚论嫁。

    谁成想,继母看中的那位金龟婿,便是她的这位表哥。

    事情已过去数年,其中细节早已不为人知,只是最后,韩二娘已如愿嫁给了那位薛家表哥,而韩凌波么,若非文郎君又为祖母守孝三年,也早已嫁入了文家。

    韩二娘今日也来了。她与婆母一道站在外室观礼,脸色红润,身材丰腴,看起来应是过的不错。

    韩凌波顺着傅般若的目光望去,神色却满是淡然:“行了,别看了。”

    傅般若回过神来,低声道:“我只是替你不平罢了——当年的山盟海誓,花前月下,如今怕也被新妇的泪眼朦胧化成绕指柔了吧?”

    “你瞧你,气成这样。”韩凌波失笑,“我都不在意了,你还有什么可气的?我如今已有了自己的新生活,别说是他变心了,我不也变了吗?”

    傅般若一怔,心中却仍旧有些郁郁:“那从前他对你的伤害便可一笔勾销了吗?你便真的半点都不恨他了吗?”

    韩凌波沉默了片刻。

    “恨一个人,并不比爱一个人容易。”她慢慢道,“我如今对他已经没有那么浓烈的情绪了。他在我眼中只不过是个过客。”

    窗外炸响的爆竹声惊得傅般若手抖,口脂在韩凌波腮边拖出细长红痕,她慌忙用帕子擦拭,锦缎上顿时绽开朵朵红梅。

    原来是这样吗?

    她有些茫然,又有些恍惚。她这般恨冯恪,难道是因为她从未将前世放下过吗?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韩府中今日老客众多。枢密使嫁女儿,怕是半个汴京城的人都来凑热闹了,尤其是那些今科科举的考生们,都削尖了脑袋往里钻,都盼着能得到哪位贵人的赏识,一举飞天。

    廊下几位紫袍官员正围炉笑谈。

    “今科学子中,我最看好范相公的孙子,文希家学渊源,为人又刻苦勤奋,此次定能取得个不错的名次。”文相公说道。

    “我看杜家郎君也不错。”王相公捋须笑道,“所谓名师出高徒——”

    傅明章放下茶杯,“你这老小子,还当真是大言不惭呐。这杜郎君不就是你的学生吗?”

    “那是自然,跟你这个从未有过同年之人比起来,自是好上许多。”王相公也不恼,慢悠悠地说道。

    傅明章并非进士出身,他文章做得甚好,但偏偏诗词上缺些灵气,屡试不中,最后以制科入仕。这件事算是他的逆鳞,向来好脾气的人,一提起这事就急的吹胡子瞪眼。

    “行啦,行啦。”司马相公出来打圆场,“照我看,此届最出众之人,还得是江夏的冯恪。”

    几个人都看向唯一一位还未发言的韩相公。

    "......冯家那小子确是人中龙凤,依我看,此次定是前三甲。"韩相公摇头轻叹,腰间金鱼袋随动作轻晃,"只可惜我的两个女儿都已出嫁......"他甚是惋惜。

    “真有这般出众吗?”傅明章讶异道,他未曾看过冯恪的文章,只对他的名声略有耳闻。只是这天下的解元多了去了,又有几个能真的连中三元?他自是也没放在心上,如今听韩相公居然对他有这般高的评价,自是惊讶非常。

    “改日你一见便知。”韩相公点到为止,再未多说。

    夜里回到家,傅明章却仍旧是思索着此事。不得不说,韩相公倒是给他提了个醒。如今留行榜下捉婿,但真到了金榜题名之时,这婿可就不好找着了,是以都得早做打算。

    崔昭正在镜子前梳洗,见丈夫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,便奇道:“怎么韩相公嫁个女儿,还把你的婚给吸走了?又不是咱们家般娘出嫁,你这是做什么……”

    傅明章叹了口气:“还不就是般娘,她还没出嫁,我这不得替她打算吗?”

    崔昭放下梳子:“你这是看中谁了?”她扭脸看向傅明章,“来,同我说说。”

    傅明章便将白日里的事情说了一遍。说完,见崔昭没反应,便急道:“你怎么看?”

    “我怎么看?”崔昭扭过头,漫不经心地道:“我觉得不怎么样!”

    ————

    过渡章,主要是剧情